根據數據統計,我國的電動車市場保有量已經接近3.5億臺。隨着新國標政策的全面推進,浙江、上海、廣東等地已經結束了“超標車”售賣,大部分地區的過渡期也會在在1-5年不等的過渡期後迎來換代升級。數以億計的電動車將會迎來換購潮,千億級的換購市場盡在眼前,這會是電動兩輪車行業實現顛覆式發展的重要契機。
自《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》發布以來,國家不斷出臺規範鋰離子電池產業發展的標準和規定,而新國標正式執行兩年來,同樣爲鋰電池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。從市場需求和技術成熟度兩方面來看,在新國標的大時代背景下,鋰電化是不容置疑的大趨勢。
這既是鋰電車和鋰電池制造商的巨大機遇,同樣也是廣大經銷商在新國標時代的重要創富機遇。
市場需求旺盛
新國標時期,不僅各大企業紛紛發力鋰電技術和產品,跨界企業也瞄準了鋰電市場這塊“肥肉”,乘用車電池制造商、共享換電運營商、跨界資本都迅速湧入了兩輪電動車的鋰電生態鏈。但在鋰電池的消費端,卻一直存在着很多頑固的核心痛點。
1. 續航
電動自行車框架下,電池容量減小也讓電動車續航能力打了折扣,消費者期待更高能量密度的電池技術應用到電動車技術中。
2. 充電
電動車充電歷來是行業的老大難問題,目前市面上的普通鋰電池充電速度僅比傳統鉛酸電池提升了20%左右,無法滿足城市通勤族的更高需求。
3. 低溫性能
低溫性能是困擾廣大北方市場的又一核心痛點。由於三元鋰電池在低溫下的性能還遠不如鉛酸電池,因此北方市場對於鋰電國標車的接受度也偏低。
4、循環次數
與鉛酸電池相比,一般的鋰電池在循環次數上雖然有所提升(500次以上),但相較於鉛酸電池價格的溢出幅度,其循環壽命的提升反而讓消費者更難感受到“物有所值”。而今年,比德文鯤鵬鋰電平臺正式發布,針對上述行業核心痛點打造了全新的技術,讓電動兩輪車領域的鋰電池真正擁有汽車級鋰電池的優異性能。